疾病名稱(中): 足底筋膜炎
疾病名稱(英): Plantar Fascitis
足底筋膜炎
一、什麼是足底筋膜:
足底筋膜是一種很厚纖維具有彈力的結締組織所組成,前方附著在五個蹠骨上,後方附著在跟骨內側成一放射狀的扇形,作用是拉緊跟骨及足部,使腳底成一弓形。平常走路時足部承受全身的重量,這片扇形組織因而被伸張以提供部份的扭力及彈力,並吸收地面的反作用力,是天然避震器。
二、什麼是足底筋膜炎:
大多數與體重過重及必須久站有關,造成因素有:
1.足底不正常的受力,造成筋膜過度疲勞,或使足底脂肪墊變薄。站立太久、慢跑、走太多的路或經常走健康步道,在不平的石子路面走太久或長期穿尖頭鞋、高跟鞋等等,這些都會使足底筋膜受傷,進一步造成急性或慢性發炎。
2.蹠骨與楔骨之間發生移位使蹠骨下墜。
3.跟骨骨刺。
在X光攝影方面,約有五十%的患者在跟骨結節的足腱膜附著處有骨贅,即俗稱骨刺,但是疼痛與骨贅沒有直接相關。在磁振造影檢查〔MRI〕上,可以發現患者的足底筋膜較一般人厚。
4. 經常提帶重物,都可能會加重腳部負擔,導致腳部受 傷及發炎
誰最容易得足底筋膜炎?
1.老年人 (足部脂肪層退化)
2. 正值冬季您的症狀可能更會不舒服 , 請持續做熱敷讓腳底的筋不會被拉的那麼緊 ,減輕不適感 、穿軟底鞋(矽膠墊)
3.足底構造異常者 (例:高弓足、扁平足) ,體重過重者 ,長期久站者
4. 經常赤腳走健康步道者 ,突然的長跑 或在不平的石子路上走太久
三、足底筋膜炎病徵:
1.最明顯是早上起床雙腳著地時會感到明顯的刺痛,無法走遠,約走半小時後,疼痛可獲得緩解,但若持續走二到三個小時,則疼痛又會加劇。
2.跟骨的內側足底有輕度腫脹,用手去壓或足趾背曲時,會感到疼痛。
四、足底筋膜炎的日常照護:
1.減輕體重的負荷,可使用枴杖,盡量少背著重物。
2.避免久站或長時間行走,以減少足底的使用。當疼痛發生時,暫停爬山、健行、慢跑或走健康步道,直到疼痛完全消失為止。
3.穿著治療鞋墊 : 鞋子的大小要適中,底部勿太軟支撐性好以提供足弓支撐,避免 足底筋膜受到伸張。盡量少踩硬地板,及用力踏地,可預防足跟骨刺形成及再發炎,有效率達九成以上。
4.物理治療:每天局部熱敷,一天2~3次,每次約10~15分鐘。
每次步行後可在腳跟冰敷,每次約10~15分鐘,可以減少炎症發生。
5.足底柔軟操:
因足底筋膜炎的發生會促使足跟肌腱(即小腿後側肌肉)縮短,這種狀況會增強對足底筋膜的拉扯力,更惡化足底筋膜的發炎症狀。在運動治療方面,建議患者平日在家可多練習回復足底筋膜及足跟肌腱肌肉柔軟度及強化的運動,即可改善此類症狀。
運動一:回復足底筋膜柔軟度
呈坐姿,膝蓋彎曲,腳底板平貼於地,用手將腳趾朝上扳動,停留十秒後休息。接著將腳底板朝上,再用手將腳趾朝上扳動,一樣停留十秒。此兩項動作交叉重覆十次即可。
運動二:回復足跟肌腱柔軟度
雙腳以弓箭步站立,雙腳腳跟著地,身體重心往前移停留十秒,即可感受到在後方的小腿肌肉被拉扯的力量。雙腳輪流前後練習數次即可。或可面牆而立,雙手打直扶牆面,之後,雙手彎曲身體往前傾,腳跟不可離地,即可感受到兩腳小腿後側肌肉同時被拉扯的力量。
運動三:足底小肌肉強化運動
呈坐姿,膝蓋彎曲,腳底踩毛巾,腳底板平貼於地,練習以腳趾頭抓毛巾即可。
一般而言,在做任何肌肉伸展運動前,患者應先做暖身運動;對於要伸展的部位要有良好的支撐,以免發生拉傷或危險。
6.發炎徵兆明顯時,可口服消炎止痛藥或局部注射類固醇。
7.手術治療: 經上述治療一年無效之後才考慮。足底筋膜炎若要以手術方式處理,主要是在保守療法無效時才會被建議。而時間並無明確限制,但症狀在四至六個月期限內無改善就會考慮手術處理,手術處理是以開放式或內視鏡足底筋膜部份切開術為主。研究顯示:手術治療可以減少74%至87%病人主訴症狀。而手術後,病患仍需進行復健治療才可完全解決足底疼痛之症狀。
8. 新治療療法——體外震波:
近年來發展出的骨科治療療法-體外震波,是一個兼具高療效及非侵入性的療法,能在治療過程中加速治療的完全。經由震波的撞擊,刺激軟組織代謝、循環,進而再生、修復,搭配傳統物理治療療法,是治療筋膜炎的一大利器。陳銀旺骨科診所特別引進骨科震波治療儀,配合著本院所提供的優質物理治療,協助您早日甩脫惱人的病痛。相信將能更有效率地幫助您早日回復健康!
9.預防方法
要預防足底筋膜炎,必須要確保足部有充份的休息。避免長時間步行或站立,減少腳部負擔。並且應選擇舒適及吸震力較佳的鞋,減少穿著高跟鞋,減少足部的勞損。同時可多作小腿、腳踝及腳掌的運動,達到強化肌肉的效果,減少意外損傷。並應維持健康的生活,每天要有充足的休息及作適量的運動。
疾病名稱(英): Plantar Fascitis
足底筋膜炎
一、什麼是足底筋膜:
足底筋膜是一種很厚纖維具有彈力的結締組織所組成,前方附著在五個蹠骨上,後方附著在跟骨內側成一放射狀的扇形,作用是拉緊跟骨及足部,使腳底成一弓形。平常走路時足部承受全身的重量,這片扇形組織因而被伸張以提供部份的扭力及彈力,並吸收地面的反作用力,是天然避震器。
二、什麼是足底筋膜炎:
大多數與體重過重及必須久站有關,造成因素有:
1.足底不正常的受力,造成筋膜過度疲勞,或使足底脂肪墊變薄。站立太久、慢跑、走太多的路或經常走健康步道,在不平的石子路面走太久或長期穿尖頭鞋、高跟鞋等等,這些都會使足底筋膜受傷,進一步造成急性或慢性發炎。
2.蹠骨與楔骨之間發生移位使蹠骨下墜。
3.跟骨骨刺。
在X光攝影方面,約有五十%的患者在跟骨結節的足腱膜附著處有骨贅,即俗稱骨刺,但是疼痛與骨贅沒有直接相關。在磁振造影檢查〔MRI〕上,可以發現患者的足底筋膜較一般人厚。
4. 經常提帶重物,都可能會加重腳部負擔,導致腳部受 傷及發炎
誰最容易得足底筋膜炎?
1.老年人 (足部脂肪層退化)
2. 正值冬季您的症狀可能更會不舒服 , 請持續做熱敷讓腳底的筋不會被拉的那麼緊 ,減輕不適感 、穿軟底鞋(矽膠墊)
3.足底構造異常者 (例:高弓足、扁平足) ,體重過重者 ,長期久站者
4. 經常赤腳走健康步道者 ,突然的長跑 或在不平的石子路上走太久
三、足底筋膜炎病徵:
1.最明顯是早上起床雙腳著地時會感到明顯的刺痛,無法走遠,約走半小時後,疼痛可獲得緩解,但若持續走二到三個小時,則疼痛又會加劇。
2.跟骨的內側足底有輕度腫脹,用手去壓或足趾背曲時,會感到疼痛。
四、足底筋膜炎的日常照護:
1.減輕體重的負荷,可使用枴杖,盡量少背著重物。
2.避免久站或長時間行走,以減少足底的使用。當疼痛發生時,暫停爬山、健行、慢跑或走健康步道,直到疼痛完全消失為止。
3.穿著治療鞋墊 : 鞋子的大小要適中,底部勿太軟支撐性好以提供足弓支撐,避免 足底筋膜受到伸張。盡量少踩硬地板,及用力踏地,可預防足跟骨刺形成及再發炎,有效率達九成以上。
4.物理治療:每天局部熱敷,一天2~3次,每次約10~15分鐘。
每次步行後可在腳跟冰敷,每次約10~15分鐘,可以減少炎症發生。
5.足底柔軟操:
因足底筋膜炎的發生會促使足跟肌腱(即小腿後側肌肉)縮短,這種狀況會增強對足底筋膜的拉扯力,更惡化足底筋膜的發炎症狀。在運動治療方面,建議患者平日在家可多練習回復足底筋膜及足跟肌腱肌肉柔軟度及強化的運動,即可改善此類症狀。
運動一:回復足底筋膜柔軟度
呈坐姿,膝蓋彎曲,腳底板平貼於地,用手將腳趾朝上扳動,停留十秒後休息。接著將腳底板朝上,再用手將腳趾朝上扳動,一樣停留十秒。此兩項動作交叉重覆十次即可。
運動二:回復足跟肌腱柔軟度
雙腳以弓箭步站立,雙腳腳跟著地,身體重心往前移停留十秒,即可感受到在後方的小腿肌肉被拉扯的力量。雙腳輪流前後練習數次即可。或可面牆而立,雙手打直扶牆面,之後,雙手彎曲身體往前傾,腳跟不可離地,即可感受到兩腳小腿後側肌肉同時被拉扯的力量。
運動三:足底小肌肉強化運動
呈坐姿,膝蓋彎曲,腳底踩毛巾,腳底板平貼於地,練習以腳趾頭抓毛巾即可。
一般而言,在做任何肌肉伸展運動前,患者應先做暖身運動;對於要伸展的部位要有良好的支撐,以免發生拉傷或危險。
6.發炎徵兆明顯時,可口服消炎止痛藥或局部注射類固醇。
7.手術治療: 經上述治療一年無效之後才考慮。足底筋膜炎若要以手術方式處理,主要是在保守療法無效時才會被建議。而時間並無明確限制,但症狀在四至六個月期限內無改善就會考慮手術處理,手術處理是以開放式或內視鏡足底筋膜部份切開術為主。研究顯示:手術治療可以減少74%至87%病人主訴症狀。而手術後,病患仍需進行復健治療才可完全解決足底疼痛之症狀。
8. 新治療療法——體外震波:
近年來發展出的骨科治療療法-體外震波,是一個兼具高療效及非侵入性的療法,能在治療過程中加速治療的完全。經由震波的撞擊,刺激軟組織代謝、循環,進而再生、修復,搭配傳統物理治療療法,是治療筋膜炎的一大利器。陳銀旺骨科診所特別引進骨科震波治療儀,配合著本院所提供的優質物理治療,協助您早日甩脫惱人的病痛。相信將能更有效率地幫助您早日回復健康!
9.預防方法
要預防足底筋膜炎,必須要確保足部有充份的休息。避免長時間步行或站立,減少腳部負擔。並且應選擇舒適及吸震力較佳的鞋,減少穿著高跟鞋,減少足部的勞損。同時可多作小腿、腳踝及腳掌的運動,達到強化肌肉的效果,減少意外損傷。並應維持健康的生活,每天要有充足的休息及作適量的運動。
引用自: http://mypaper.pchome.com.tw/wangblog/post/130387120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